什么是“太上忘情”?
所谓太上,是最高明之人,是圣人。太上忘情,也是太上无情。
“万物皆由情生,太上无情非无情;万物皆由欲起,太上无欲非无欲”。“太上无情”的真义涵盖二层:
其一,真正的圣人有大情大爱,“我待万物皆有爱,我见众生以悲悯”;
其二,真正的圣人,不拘于小情小爱,不执于相,不执于我,“见相不着相,对境不住境”。
圣人虚怀,与道合体,言不语,众生听令;身不动,天地俯首。故忘情也。圣人不为情感所动,得情忘情,超然于世,以无情化大爱。
昔日盘古受命开天,宁死无悔。虽对自己是无情,但对苍生则是大爱。太上忘情,自是开辟造化之情。
故而《道德经·道篇·第七章》有云: 天长地久。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;外其身而身存。非以其无私邪?故能成其私。
《道德经.第五章》说: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”天地不情感用事,对万物一视同仁,圣人不情感用事,对百姓一视同仁。天地不言仁,滋养万物,不求万物的回报;圣人不言仁,为百姓做事,不求百姓的回报。
“太上忘情”有四大境界:
忘情而至公,得情而忘情,不为情绪所动,不为情感所扰的大爱。佛教的六根清净也是太上忘情。
对于世人而言,要做到太上忘情,何其难。正如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:“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。”
《楞严经》中说:“无情何必生斯世,有好终须累此身。”世间一切有情众生,举心动念无不是业、无不是罪。
南怀谨《老子他说》:“有你我就有感情,有感情就有烦恼,有烦恼就有是非,有是非就有痛苦。因情受苦,忘情更难。然而“太上忘情”,并非无情,而是大慈大悲,无偏无私的大情,譬如天地生育万物,平等无差,不求回报。”
体悟了“太上忘情”,可以让我们站在上帝之视角,拥有宽广之胸怀,理解和包容不完美的自己、他人和世界,不再纠结于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,不再为名利之一时的得失而痛苦,真正的达成和自己、他人及世界的和解。
“笔底江山助磅礴,楼前风月自春秋”,真正的太上忘情,“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”,风轻云淡,包容万物,优雅自得,自在自如。
今特附经典修心法决《太上忘情决》,愿更多的人能悟太上忘情之妙。
《太上忘情决》
太乙三清凡夫始,灵台通明身自轻
抛却凡界三千劫,飞身跃步入虚清
意守丹田凝神思,凡尘往事眼中现
玄关聚灵化为气,气游经络通元神
平心静气抚杂念,抱元守一去心魔
观光聚性入太虚,凝神气穴心神寂
聚气炼神法自然,吞液炼精内阳生
待到丹田生气穴,炼精化气筑基成
气足开关八脉通,周天运功灵气足
内视泥丸灵光现,静功有道入天门
太上忘情非无情,看透凡情凝道心
道行浅薄不足虑,斩除心魔法自成
乾坤在手潜心修,万法随心任我行
修仙之道漫且长,自古无人少心魔
所谓幻象多精妙,万千情景如真相
万相皆空灵台通,身具般若万邪避
妙法妙音万法空,真相真形心中存
浩然之气比长虹,贯日斩邪术永存
周天大衍灵目开,看穿虚空见大道
水火既济百病消,德高寿隆与天齐
性命双修精气神,谨固牢藏休漏泄
摒除邪欲得清凉,好向丹台赏明月
阴阳调和天人一,方能火里种金莲
攒聚五行知生克,观得天命可忘情
太上忘情为有情,羽化升仙道无极
明伦书院——“全国十佳国学教育机构”
如果喜欢此文,请点亮下方【在看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